2015-04-27

[電影] "歐吉桑鄰好" 和 "那時候,我只剩下勇敢"

 "歐吉桑鄰好"(St. Vincent) 和 "那時候,我只剩下勇敢"(Wild),是這一兩個禮拜看了覺得最好的電影。
原以為歐吉桑鄰好是爆笑的溫馨喜劇,想說坐在戲院裡感覺舒服、放鬆些,沒想到
看到後面眼淚就掉下來了。
我們將怎麼過完自己的餘生,人的一生是如何成就的,中晚年後我們想過怎樣的生活?
這一切我還沒有答案,也無力。
片中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注與幫忙的關係,
其中的奧妙,還很多值得我開始探討。
我有時候,對於「人」一直是多麼地總是逃避和害怕受傷啊... 




承如片中的solgan,「如果妳的勇氣拒絕妳,就超越妳的勇氣」--在成長過程中,由於「人」際關係,我花了好多年、走離了好長一段路,才重新彎回軌道上。

"那時候,我只剩下勇敢"(Wild),是一部很內斂的編劇,很中傷,久久在心裡難去,走出戲院只有一種令人難過的窒息感。劇中女主角(瑞絲薇斯朋)一個人穿越太平洋屋脊與沙漠區。
在婚前,我自己曾有一段時間也很常爬山、也有過一個人走古道,所以可以體會點這種健走的心情-暨孤獨又寂寞,但可以讓妳想很多、思考很多或者放空;或者在旅途中,由所見、所聞和所遇到的人事物,重新開始感觸。

裡面很多幕是女主角回憶母親生前帶給她的身教與言行,母親因病驟然離去後,她無法從傷痛中自拔的墮落和荒唐行逕...
在這親情的追憶當中,也觸及現在身為母親的我,以及跟女兒之間的關係。

我想,把女兒接回來,不只是她在適應我,我內心也一直在抗拒接受她。
不是只有她該重新適應回來台北的生活,
我也得適應和接受怎麼變成這樣、陌生、脾氣反反覆覆的女兒。

我自己都顧不好自己了,我只能硬逼自己學習如何照顧他們。

沒人教我、沒人體諒我、沒人告訴我該怎麼做,或者

誰來讓我認知兒女成長就是這樣,這些都只是個過程...(誰來給我秀秀?)

沒有心理準備,

我有時真想拋開甩不開的「老婆」、「媽媽」的角色,好好的喘一口氣,一天也好。

如果,2011年我不要簽下那個名字,轉個彎會變怎樣? 至少不會變成現在這樣的局面了?


懊悔、責任壓得我喘不過氣來... 無止盡地不知什麼時候能解脫?

其實,
這種一個人的健走真的很好,
只有自己在面對自己的時候,才能看見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心魔與脆弱。

也只有在嚐到淚水,才知道眼淚是鹹鹹的滋味。



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