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公與婆婆69~70歲了。
聽起來似乎有點歲數,但現在的人只要身體保養的不錯、有運動什麼的,
其實看起來都不像這個歲數,正逢老當益壯、仍然健康的樣貌。
話說.. 我們2011/4/2那天搬家,
婆婆和公公上來幫我們做個簡單的"入厝"儀式,當日幸虧有他們上來幫忙,得以讓
整個搬家過程很順利.. (不然我這個大肚婆,他們老人家又希望在舉遷的大動作過程
我應閃避,若是只剩阿尼一個人,還真的是很難顧左盼右的)。
然而我所遇到的困難是..裝箱的東西搬過來後,婆婆是個很有意見的人..
女人又比較容易雜唸--女人天生的語言能力比男人強(也可說是大腦的嘮叨中心),
廚房的碗盤怎麼擺她有意見..說應該擺哪裡、電鍋應放哪裡,
我買來的醬瓶罐架叫我不要用,嫌佔空間;很多諸如此類的狀況,如書、雜物、小孩的
物品,甚至我已收納好了的東西,她看不順眼又擅自移動。
東西剛搬過來,已要記很多東西放/跑去哪了,她位置又改來改去,一次、兩次,幾次
下來會令人找不到,真的很傷腦筋。
所幸他們來兩三天,就返回南部去。
沒想到,
隔不到一個禮拜,婆婆想去割雙眼皮(整形),相揭公公兩人再度上來住。
他們上來住我是很歡迎,畢竟這個家也是因為有他們的幫忙才得以完成。
可是我跟婆婆本來就沒什麼相處,以交往程度來描述,那簡直該說我們是不熟的那種朋友
關係罷。
結婚這一年幾次南下返家對她的感覺,覺得她是一個非常強勢和主觀的人,
並有喜歡以她接受的看法要兒女改變的習慣。
為裝潢和搬家的事已見識到了,
接下來她割雙眼皮要住一週,前兩天我真的被她疲勞轟炸到不行。
例如窗簾長度、例如要不要掛門簾(要她覺得漂亮的布色)、買什麼樣的炒鍋、LCD
電視她嫌太小,電視上不能擺擺飾、鞋櫃的檔板、小房間目前放的雜物、我擺花的位置
/要換幾次水、書櫃沒玻璃門(嫌棄)、鏡子要避裝飾、廚物要如何整理、流理檯擦拭步驟
、煮菜、用品的包裝... ba la ba la.. 我不是覺得她不能有建議,但我不喜歡一整天
都是聽到居多"嫌棄"的言語,在耳朵重複播送。
明明我知道了,聽進去了,她還是要一再叮嚀、一再叮嚀、一再叮嚀。
(我記憶力沒那麼不好吧?!)
然後看個新聞、電視、節目,也是一堆"高論"發表。整形完,不停抱怨她覺得醫生開刀技
術不好... (還沒消腫就一直在意自己手術得美不美..)
我第二天晚上就快抓狂了(孕婦的情緒是敏感纖細滴),當晚就從半夜三點多開始失眠到
早上。...接下來我心想,我如何面對第三天、第四天...到第九天她回診拆線呢?
我就在plurk發洩:
"為了婆婆而失眠..=_=怎麼會從一開始房子被她嫌的一無事處,到什麼都管什麼都有意見
咧?"
"為什麼來住,不當個客人就好,什麼都有想法,讓周邊的人一定要跟著她團團轉? 這樣不
是給人感受很不好嗎?"
(老實說,我自己的爸媽都不會這樣,就像我們買的房子,他們都會覺得好不容易能
在台北買房都很為我們高興、祝福,就算屋況怎樣,頂多給幾個比較主要的建議就好,
事情會讓我們年輕人弄,畢竟我們才是要住的人,不會具細靡遺地唾棄、意見不完)
"我老公他們跟她相處三十幾年可以接受,可是我跟她認識相處不到一年,
我真覺得不適應"
"東西要怎麼擺,什麼要放哪裡,還自己移來移去.. 我都被她搞胡塗了"
"難道我回台南,我也可以跟她說-媽媽妳東西這樣擺不對,那些東西不該留,妳這樣跟爸
爸弄東西不行..應該如何如何.. =_=b "
這種真的是所謂商場上的"奧客",可是阿尼又不講什麼,不幫忙溝通,
之前為了裝潢,她媽媽可以同一天晚上從台南打四五通電話說一定要改什麼、一定要
弄成怎樣,一而再地提醒、每一通都講很久.. 還連續call.
(我光晚上在家聽電話響,都覺得很煩--她為什麼會擔心不完,為什麼不是正面地
給我們能量,而是負面的想法?)
那時也為了婆婆意見不停地像浪襲捲而來(避免跟她正面不愉快),已跟阿尼反應過數回
,可是他是老牛推車,我不知之於他媽媽他在想什麼,遲遲沒什麼具體溝通,
我早已在沙灘快被淹死...
我也會怨,因為有些她的建議是很好,可是能不能做也得設計師就我們屋子的結構或經費
考量等商量實做的可行性.. 可是她不停地催或擔心我們不弄、或者弄不好,所以就
不停環循轟炸。她就總一付很是把阿尼當小孩子看的態度。
更可怕的是,她可能過一陣子聽到左鄰右舍不同的建議,她一開始
堅持的叮嚀會突然"轉彎",甚至提出自我矛盾的看法--這樣根本讓人無所適從!
(所以我才會覺得很累)
這次她上來住,我和她開始整天相處,因她現在縫線怕感染,我無法帶他們出門去近郊
走逛,我也不好自己外出閃躲、不陪陪她們。
鬱悶了三天,但悶鍋以小火不停地燒,總是會爆炸的,開始意識到這樣下去不是辦法。
「我就是個公司敬業的客服,向無止盡的"奧客"挑戰!!」
我必需轉念、我必需轉變、面對。
跟她聊天、應答她啐唸的提問、適應跟她不同的觀念、看法與生活習慣..
總是要調整自己..
而人生還真是奇妙,對一個人的喜好觀感可以轉變,只要選擇"面對"。
現在進入第五天,
這兩天比較知道婆婆的性,開始會跟她開玩笑、或抓她講話的小語病趁機虧她,
讓他們笑..
有些婆婆講的,就聽聽,也不需要多回應。如果覺得必需要講,
再用聊天的方式回答,讓她知道我們不同的想法~ 她有所堅持的,
能做又是另一回事..反正就也盡量達成她的心意。
回想這幾天下來,一早八點陪公公看大聯盟,婆婆吃完早餐,大家聊聊天。
中午11:30吃午飯,不時地聊聊天;接下來看夜市人生和股票,
溫暖的午后和風徐緩地吹... 他們兩個老人家會慢慢地打瞌睡,
就公公在沙發睡(午睡習慣)、婆婆回客房睡,我回主臥睡,三個人睡一場午覺。
睡起來,再聊聊天、一起看電視、婆婆要說什麼,要弄什麼就幫她弄...。
這一段是一種很放空的老人家生活。
可能也算磨合?!
就公公,我就覺得我跟他的個性比較相似;對他的觀感都一直很好。
而我該好好多多琢磨生活相處的智慧,或許這就是最近我本身的課題吧?!
昨天,婆婆因為要比對窗簾怎樣的長度比較美,
"吵著"要我們先把書桌組起來,靠牆後好知道配置狀況。
真的是不顧我們"老弱婦孺".. (這形容真的不誇張,我隨時在宮縮,這一兩周都可能
隨時去生)。
公公身體又較不如她健朗。
但昨天下午還跟公公一起組一座ikea買的書桌,
公公70歲要蹲坐在地上拿板子、找組件,我是挺著大肚子不能彎在地上鎖鏍絲!
最後我看說明書、請他拿哪種釘子、和工具,或不時幫忙扶一下、找些配件,
然後合力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完成。
他弄完,這種事的確會讓人頗有成就感的~他是很開心,還想再組一座(還沒訂)。
^_^沒想到相處因為多了一些事件,而加速融和!
也當有了不一樣的心情後,
倒很多事變得如人飲白開水,卻有種淡淡的生活甘味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