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現公視「十點全紀錄」有播些關於動物的紀錄節目好看。
像12/2(週四)這晚的十點全紀錄播了【水獺與我】很令人感動。
水獺「桑丘」(Sancho)是一隻小時被獸醫卡洛琳救援(也是巨獺研究員),出生前四個月都在獸醫院度過
的巨型水獺。
===劇情摘要===
為配合牠的習性和建立對生活的認識,卡洛琳代替水獺母親,隨著桑丘下水遊玩,認識牠所住的河域。
河裡有豐富鮮美的魚,但也有險惡的短吻鱷;陸上則有也是會吃掉水獺的美洲豹。
幼小的桑丘有一次在水裡玩,還被短吻鱷咬傷,死裡逃生的牠開始見識物競天擇之可怕,而一度害怕下水。
卡洛琳不僅耐心引導牠漸漸能重新下水,也訓練牠生存必備的技能、對環境的認知。
伴隨桑丘成長,她並用心良苦地慢慢減少供魚量,讓牠餓了能開始學會自行在水中捕魚進食,
磨練捉魚技巧,因為她知道桑丘遲早要有一天回到大自然的生態,不能一輩子靠她供養魚貨。
還刻意減少與桑丘相處的頻率,忍痛地培養牠獨立自主,而不是一昧依賴著她..
桑丘早已視卡洛琳如母親,這中間的感情,在原本卡洛琳媽媽應固定出現的時間還沒出現,桑丘會思念而嚎叫、不停呼喚
..
卡洛琳只能忍著不捨,躲在高處的樹上觀察和偷看桑丘..
見面的次數要慢慢減少,並拉長相隔時數,再按預定時間才能與桑丘相處。
桑丘在每次見不到媽媽時候的哀嚎..引來另外一對野生巨獺注意,
幸好這對巨獺是善良的,開始會不定時靠過來這帶水域找桑丘。
桑丘還算幼小,對頭一次見到長得跟牠一樣的巨獺又怕生又好奇,還很低調地觀察牠們很久,
再漸漸地能下水跟牠們玩,認識跟牠長得一樣的其他水獺與其應有的水域生活。
眼看著桑丘到了九個月大,一天天獨立,也交了朋友,卡洛琳似乎知道分離的日子該來臨了。
沒想到她有天去找桑丘時,桑丘已不見。
不知是巨瀨九個月就是到了會獨立而離開的時期,還是桑丘遭遇不測。
卡洛琳內心既自責又難過,桑丘會不會怪她離棄..不太來看牠,還減少了給魚的食物貨量。
她連續幾天呼喚並划著小船沿河尋找..
想找到桑丘,期盼牠能就在河岸的某個點出現,或者至少見到牠的屍體也好。
可是好一段時間她都遍尋不著.. 下了感情的她也為此難過到無法繼續進行水獺研究。
眼見過了三個月的研究空窗期.. 她還是沒找到桑丘的下落。
節目最後,
她說..其實野生巨獺習性本身非常怕生,絕對不可能讓人類接近。
藉由桑丘,那對友善的水獺夫妻(有看到她跟桑丘的相處狀況),竟願意讓她和桑丘跟回到牠們
夫妻棲息的窩處..讓她拍攝、且做牠們一家子的生活紀錄,
這對缺乏幼小巨獺研究資料之助益非常大。
她還說... 在養桑丘的這段期間,感覺是她在教桑丘並照顧牠生活、如何求生存..
但其實是桑丘讓她更了解到巨獺習性和另兩隻幼獺的生活狀況,她才從與桑丘相處的過程中,
體會如何養育一隻巨獺的經驗,這對她來說是非常、非常特別的經驗。
她現在已又開始投入巨獺的研究計劃裡;當然主要有個鼓勵她的動機就是:
她會在這河岸繼續不斷地尋找桑丘!
因為她非常非常地期待著,有一天她會看到桑丘以及桑丘組成的家庭與小孩...
期待著與牠.再.度.相.遇。
看到這裡,我感動不行...
我也開始意識"有小孩"對我的意義。
原來絕不只是單向地,我們去想如何教育、撫養小孩這件事,而是寶寶從受精、懷胎十月、
一直到生下來在漸漸長大的這個過程,他/她所帶給我們的經驗與蛻變。
我才明白原來有寶寶,不能說是意外,而是一種雙向的..緣份。
是生命要讓我們因寶寶而體會的更完整:
去瞭解組成一個家庭,包含先兩個人之間的溝通、學習,
再來是伴隨小孩成長的三方溝通,與學習一起生活、相處的感受(甚至婆婆、大伯家等成員),
這些正皆需經歷時間,以及寶寶、另一半這些家庭的成員才能累積而成就的。
我也相信這對我來說會是非常特別、寶貴的生命體驗...
沒有寶寶不行..
沒有另一伴也不行..
謝謝寶寶。
http://www.pts.org.tw/program/Template1B_About.aspx?PNum=198&PURL=RAISING_SANCHO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